首页
首页 > 职业 > 教师资格证 > 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
网络课程免费试听

2014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答案


C、自由与自律的冲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
(三)判断题(共30道)
1、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,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。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,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。(√ )
2、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,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。( √)
3、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,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。(× )
4、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。( ×)
5、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。( √)
6、动机水平越高,工作效率就越高(× )
7、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现有的平衡或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,个体就会感受到压力。( √)
8、人的人格、智力、心理特质与态度、兴趣一样是随时变化的 (× )
9、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、就业、人际交往、情感等问题上 (√ )
10、自我暗示是一种对自己施加某种影响,从而调整心境,情境和加强自我意识的方法。( ×)
11、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。( ×)
12、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,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。(× )
13、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,一般是认知将决定人的行为。( ×)
14、对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不能等同于对情绪的抑制或压抑。(√ )
15、对职业成就的影响,兴趣的作用更大于性格和能力因素,这说法对吗?( √)
16、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,不可超越的。(√ )
17、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,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。(√ )
18、到大学阶段,学生的理解识记已高度发展了,机械识记几乎不存在了。(× )
19、有良好的道德动机,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方式。(× )
20、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,动机越强,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。( ×)
21、人的面部表情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,学习而获得的,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。( ×)
22、良好的性格能弥补能力的不足。( √)
23、能了解自我,不过度自卑或自负,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。 ( √)
24、梦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,应该引起重视。(× )
25、上网成瘾全称是“互联网成瘾综合症”,是一种心理障碍。(√ )
26、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,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。(√ )
27、智力水平越高,心理水平越高。 (×)
28、求助者对咨询工作的期望越高越好,因为这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。(×)
29、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帮助求助者解决具体的困难,而应该帮助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。(√)
30、心理咨询中,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,甚至一些不合理的、愚蠢的思想和行为。( √)
(四)简答题及参考答案(共20道)
1、心理健康的概念: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、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,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。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、情绪良好、意志健全、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、人际关系协调、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。
2、有心理问题是见不得人的吗?
这是人们认识的一种误区,有人对它有一种神秘感,而实际上,心理问题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里脆弱、消极的一面,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发生,就像感冒发烧一样,不是见不得人的,当感冒发烧时我们要打针吃药,遇到心理问题也一样,我们要懂得接受与面对,主动寻求帮助。如果心理问题被一再拖着不予解决,压抑的结果会导致两种可能,一是形成不正确的问题解决方式,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并发症;二是终身不爆发,形成性格缺陷,影响处事方式和主观幸福感。所以解决心理问题不是无病呻吟,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需。
速来学
  • 上一篇:返回列表

    下一篇: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《信息技术》

  • 相关推荐

    热门文章